一、常见故障排查
信号异常
可能原因:
光源强度不足。
光纤连接问题。
光谱仪参数设置不当。
样品室或光路污染。
探测器故障。
解决方法:
检查光源状态,更换老化灯泡或调整功率。
清洁光纤连接器,重新插拔确保牢固;检查光纤是否断裂。
调整积分时间和灵敏度参数。
使用无尘布和酒精清洁样品室窗口和光路元件。
联系厂家检测探测器,必要时更换。
光谱失真或分辨率下降
可能原因:
光栅或准直镜脏污。
光学元件损坏。
温度/湿度波动。
软件校准错误。
解决方法:
用压缩空气或专用镜头纸清洁光栅和准直镜。
检查光学元件完整性,更换损坏部件。
控制环境温湿度,使用恒温恒湿箱。
重新进行波长校准。
系统稳定性差
可能原因:
外部振动。
电源不稳定。
样品室气流不稳定。
解决方法:
将仪器放置在防振台上,远离空调、风扇等振动源。
使用稳压电源或UPS,确保电压稳定在220V±5%。
封闭样品室,减少气流干扰。
软件故障
可能原因:
通讯线接触不良。
软件兼容性问题。
数据处理参数设置错误。
解决方法:
检查并重新插拔通讯线,确保连接牢固。
更新软件至最新版本,或联系厂家获取兼容版本。
调整数据处理参数。
二、维护要点
日常清洁与保养
光学元件:每周用压缩空气吹扫光栅、准直镜和探测器窗口,避免划伤。
光纤连接器:每月用酒精棉球清洁连接器端面,防止氧化。
样品室:每次使用后清理残留样品,避免腐蚀窗口材料。
定期校准与检测
波长校准:每季度使用标准光源验证波长准确性,偏差超过±0.5nm需重新校准。
光强校准:每半年用标准参考板校准光强响应,确保线性度符合要求。
性能检测:每年联系厂家进行全面检测。
环境控制
温湿度:保持环境温度20±5℃,湿度≤60%,避免冷凝水形成。
防尘:在洁净室内使用,或配备无尘罩,减少灰尘进入光路。
防腐蚀:避免在含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使用。
操作规范
开机顺序:先开电源,再启动软件,最后加载样品;关机顺序相反。
样品处理:避免使用强酸、强碱样品,防止腐蚀样品室。
数据备份:定期导出测量数据,防止软件故障导致数据丢失。
备件管理
储备常用备件,确保故障时快速更换。
记录备件更换时间,提前计划更换。